新聞中心
News Center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一隊職工王西良
按:5月15日河南日報第6版特刊以“絲路雄風勁河南好揚帆”為欄目,以 “一帶一路 我的幸?!睘橹黝}報道了一組我省積極投身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開拓者,其中“走出去找尋礦業(yè)發(fā)展春天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一隊職工 王西良”的自述,從一個“點面”反映了我局走出去,開展“一帶一路”建設情況。
河南日報說:“一帶一路”倡議提出至今,作為古絲綢之路源頭的中原大地,涌現(xiàn)出一大批積極投身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開拓者。在促進中原大地與世界交流融合的同時,也使河南成為中國的一個窗口,許多外國留學生來到這里了解中國,學習中國文化。在他們每個人心中,都充滿了對“一帶一路”未來發(fā)展的憧憬。
摘錄其中報道:
走出去找尋礦業(yè)發(fā)展春天
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一隊職工 王西良
我叫王西良,是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一隊的職工,是河南省地勘基金項目——吉爾吉斯斯坦巴特肯州卡達姆扎依區(qū)卡瓦依礦田金礦普查項目的一員。
這個項目立項較早,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后得以加速推進。去年8月17日,我們開始進場作業(yè)。
在國外,語言不通是前期最大的障礙。當?shù)氐墓俜秸Z言是俄語,項目施工要和當?shù)剡M行協(xié)調、溝通。為了方便開展工作,我強迫自己學習俄語,不知不覺竟然也能順利地用俄語交流。項目部內只有我懂俄語,所以“外交”便由我一人去做。當?shù)厝藢ξ覀兒苡押?,在一些大城市他們知道“一帶一路”倡議,也分享到了投資與項目建設帶來的實惠,常對我們豎起大拇指。我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。
項目所在地距離吉國首都還有900多公里路程,地勢險要,施工十分不便。從駐地爬上山需要兩個小時,下山需要半個多小時,在陡峭的山坡上搬運設備、施工成了突出難題。
當?shù)卣块T和居民給了我們很多幫助,他們意識到礦產勘查開發(fā)能促進當?shù)亟洕l(fā)展。項目施工中當?shù)卮迕褚槽x躍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,還把家里的毛驢借給我們用。
從定孔位、修筑平臺、拉電纜、做轉筒、架纜繩,到運輸設備、安裝鉆機、調試、開鉆,我們僅用了50多天時間。2016年10月16日,項目的第一個鉆孔——ZK01孔順利開鉆了,我和同事忍不住熱淚盈眶。
“一帶一路”倡議拓展了河南煤田地質人工作的領域。我們努力走出去尋找地勘業(yè)發(fā)展的春天,同時也為這些國家提供了地質技術服務,我倍感榮耀。
(本報記者 譚勇 本報通訊員 劉躍進 整理)(2017.05.15 08:58 來源:河南日報)